亚太经济正步入好年景。
5月5日,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在印度海德拉巴说,目前亚太经济正处于发展较快的时期。亚行预测,2006年和2007年亚太区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7.2%和7%。3天前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报告,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9.5%,日本经济将增长2.8%,印度经济将增长7.3%。但亚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认为,能源短缺正在形成的压力可能阻碍亚太区长期的经济增长。
中国经济的快速速发展与资源能源紧缺的矛盾已是日益尖锐。在过去的20多年中,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,能源消费也随之翻一番。中国政府是否能在能源紧缺的时代寻求到新的机会与新的增长?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构建和谐社会?亚行承诺将成为中国这一进程中的长期合作伙伴。据了解,亚行正在加强对华贷款和技术援助业务,鼓励中国“十一五”规划的实施。
走马上任不到3个月的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小劳伦斯·格林伍德近日在江西接受本报独家专访。格林伍德先生是一名职业外交官。在亚洲事务、国际金融、发展贸易和投资领域经验丰富。他赞赏中国政府全面协调的发展观,表示亚行将坚定支持中国实现新的五年发展目标。
有效利用能源对中国未来经济很重要
《21世纪》:我们知道,亚行行长黑田东彦5月5日在印度说,亚太经济虽然高速发展,但能源与贫穷仍然是这个地区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。您如何看待中国面临的这些问题?
格林伍德:我认为,中国的一个很大挑战是大规模的人口数量,如此庞大的经济体,是很难管理的。现在有很多决定都是由北京来做的,而不是地方。此外,资金要流向哪个区域、国有企业的资金要如何分配,这些都是由行政来决定的,中国的金融系统比较薄弱,效率比较低下。中国必须解决这些问题。
《21世纪》:与其他亚洲国家比较,中国经济是否存在优势?
格林伍德:是的。中国的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政府机构。政府在引进资金、开发项目方面,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。政府知道如何让人们把握经济机会,如何使用劳动力、土地和资金。中国对国际市场越来越开放,从对外出口中获得了不少收益。
《21世纪》:强大的政府机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。比如现在的能源紧张已经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。
格林伍德:可持续性发展、有效地利用能源,对未来是很重要的。亚行支持中国的“十一五”规划,赞成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,将一部分工作重心转移到能源、环境、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。虽然中国面临很多挑战,但我认为中国的整体发展态势很好。
《21世纪》:怎么理解整体发展态势良好?
格林伍德:现在发生在中国的事情,展示出的新的方向,社会、环境问题上的实践,都使得中国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先锋。
世界上的能源是足够的
《21世纪》:您评价中国整体态势良好?能源紧缺在您看来是否不是大问题?
格林伍德:其实,世界上的能源还是足够的,尽管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和印度,还有其他的发展中国家都对能源有着很大的需求。但我相信,全球能源还是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的。关键是如何有效利用。亚行在中国也正努力于这个问题,我们要投入很多项目,看看如何使能源的利用更有效率。我们乐于在这个项目上帮助中国政府,合作、投资,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。
《21世纪》:但实际情况是,目前,石油价格一路攀升,中国与力拓(RioTinto)、必和必拓(BHP)、淡水河谷(CVRD)等国外供应商的铁矿石谈判也是一波三折。
格林伍德:亚行会扮演好协调角色。亚行有众多的成员国,中国、印度、美国、欧洲、澳大利亚、日本,都是其成员,我们要相互学习。通过亚行在一个国家的项目,比如在中国的项目,就可以将经验带给别的国家。有关能源有效利用、能源节约、环境保护、水力发电等项目的观念和经验,都可以从一个成员国传到另一个成员国,这些事务对整个地区都很重要。
不能牺牲经济增长满足环保标准
《21世纪》:协调是否有效解决问题?最近,美国环境保护署(EPA)宣称,中国在向远至美国等地排放大量的空气污染物。他们称在美国东西海岸均检测到了源自中国、通过空气传播的化学物质和微粒。您有什么看法?
格林伍德:对于这个新情况,我还不太清楚。如果从能源问题上来解决,世界各国更需要合作和协调。比如开发新的清洁的能源,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压力。我知道,在美国,布什总统就对这一项目很感兴趣。当然中国也有,就像亚行在江西的项目,利用农业废弃物,产生沼气,将农业废弃物变成了重要的资源,在产生大量能源的同时,也没有污染环境。这样的项目需要我们合作,共同努力。不过,环境这个问题确实已经超越了国界,全球变暖、环境污染是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。
《21世纪》:很早之前就有很多的协调方法,比如旨在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《京都议定书》,但协调并不成功。因此环保目标的实现面临着很大的困难。您认为解决能源问题是否应该另辟蹊径?
格林伍德:从官方的角度来讲,亚行并没有在《京都议定书》中扮演某个角色。亚行的成员中,有些加入了《京都议定书》,有些没有。总的来说,我觉得要解决全球问题,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承担责任。
《21世纪》:在承担责任问题上,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意见通常是很不一致的。
格林伍德:是的。但是我认为,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,来达到某些环保标准。比如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限制标准,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。在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,这个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,也值得我们去为此而努力。
|